佛子岭水库。董昌忠 摄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千里淮河浩荡东去,在14万平方公里江淮大地上,划出两道美丽的弧线,与烟波浩淼的巢湖、蜿蜒澄碧的新安江,一起交织成这片渔歌唱晚、稻荷飘香的梦里水乡,共同浇灌着这方创新创造、蓬勃盎然的红色沃土。
地处南北地理分界线、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河流水系众多、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等特性,决定了安徽水旱灾害易发、频发,水患曾经是江淮儿女的心腹之患。
翻阅尘封的历史,无论是远古大禹劈山导淮的传说,还是楚相孙叔敖创建芍陂的实践,你会发现千百年来安徽人民对江淮安澜的梦想绵绵不绝。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江淮儿女终于实现了全面治水的夙愿。
新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始于治水,治水从淮河开启,治淮发端于安徽。由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新中国最大灌区”淠史杭、“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长江九大江堤、“淮河三峡”临淮岗,治水丰碑遍布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迈入新时代,安徽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事业迎来新的春天。
水系安澜
2020年汛期,安徽长江、淮河、新安江、巢湖同期发生了罕见大洪水,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夺取了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全省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重要堤防没有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江淮何以安澜?
2012年,长江支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开工,总投资28亿元。
2013年,进一步治淮项目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工程开工,总投资56亿元。
2016年,重大引调水项目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安徽段工程总投资875亿元。
水利工程项目投资纪录不断刷新。
省委、省政府谋划实施“双十双千亿”工程,治水按下快车键。长江华阳河蓄滞洪区,长江马鞍山河段、芜湖河段、安庆河段整治,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等一大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防汛监测预警体系、数字孪生工程等接续推进。
目前,全省累计建成5级以上堤防1.8万公里、水库5300多座、泵站2万多座、规模以上水闸4200多座,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奠定了江淮安澜的物质基础。
水网贯通
2023年12月16日15时,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泵站启动3台大型水泵,将长江水自南向北经6级泵站逐级“托举”,翻越江淮分水岭,首次进入淮河。
引江济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在建的最大规模水利工程,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惠及供水人口5100多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0万亩。长江水从凤凰颈枢纽和枞阳枢纽出发,流经巢湖、翻越江淮分水岭后进入淮河,四路北上至皖北及豫东地区。工程贯通菜子湖、巢湖、瓦埠湖三大湖泊和淮北平原骨干水系,盘活了新老水源,激活了新老水系,扭转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超过40%的局面,是改变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守住用水安全底线的战略性工程。
引江济淮也是水利水运深度融合、借水行舟的典范,形成了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通道,并与京杭大运河组成我国第一个“井”字形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四方。
在蓄水工程方面,下浒山、月潭、江巷等大型水库,粮长门、扬溪源等中型水库陆续建成。还对2座大型水库、28座中型水库、2300多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全省水库总库容超过200亿立方米。
汩汩清泉润民心。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已实现第一批13个县区地下水水源替换的阶段性目标。完善皖南山丘区和皖西革命老区供水水源布局。全省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7100余处,惠及人口5000多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
2022年,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通过蓄、引、提、调科学调度,全省水利工程向城乡居民和农业灌溉供水约209亿立方米,实现了大旱之年粮食丰产和城乡供水安全。
水佑粮丰
2023年8月19日,堪称史诗级人间奇迹的淠史杭工程迎来开工65周年纪念日。
从1958年起,历经14个春秋的奋战,依托大别山水库群,建成了新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灌溉工程——淠史杭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60万亩。
进入新世纪,为永葆灌区的活力,持续开展了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四五”开始,又启动了灌区现代化改造,谋划实施淠史杭提标升级。
如今,淠史杭灌区以不到全省1/7的耕地,贡献了全省1/5的粮食,使昔日贫瘠之地变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同时保障了全省1/3以上 gdp的用水需求。
包括淠史杭灌区在内,2012至2020年,安徽实施了7处大型灌区、119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000万亩。“十四五”期间,再投资50亿元,接续实施7处大型灌区、93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积极依托重要水源工程新建大中型灌区。开工建设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2万亩。怀洪新河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343万亩,可年增粮食产量近10亿斤。
目前,全省拥有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1处,合计灌溉面积1991万亩;灌溉面积1万亩至30万亩的中型灌区462处,合计灌溉面积1833万亩。大中型灌区覆盖了全省46%的耕地面积、70%的水田面积,为江淮粮仓增产增收、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水支撑”。
水清岸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徽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廊。
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全省共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5.2万名,覆盖全省江河湖泊,通过发布总河长令、河长湖长巡河督察、牵头督办,推动系统护水管水。建成新安江、明湖等一大批富有徽风皖韵的国家级、省级幸福河湖。
水生态空间管控日益规范。完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划界,以及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空间划定。全面开展跨市河流水量分配,全力推动生态流量管控工作。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方兴未艾。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试点建设。加强河湖管护,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着力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新安江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00多平方公里,全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实现“双下降”。水土保持率达9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9个百分点。
水脉永续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在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征程中,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对标对表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安徽防洪排涝体系存在薄弱环节,供水保障体系存在短板弱项,河湖水生态环境尚需复苏稳固,现代水网调度运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同时还需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水文化使命……
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持续谋细、谋实、谋好基础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省政府印发了总投资超万亿元的《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构建以长江、淮河、新安江、淠河总干渠—滁河干渠—滁河为横,以引江济淮、驷马山引江、南水北调东线为纵的“四横三纵”全省水资源配置骨干体系。同时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持续推进重大工程落地见效
到2035年,与国家骨干水网全面互联互通,市县级水网基本完善,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水工程和水文化融合发展,基本建成现代化安徽水网体系。
到2050年,建成“系统集成、多元融合、循环通畅、安全绿色、创新智能、调控自如”的现代化安徽水网,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高度完善,全面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由安徽省水利厅提供
凯发k8国际登录的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