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人对南岳山有着一份与生俱来的眷顾和依恋。新春期间,常常能看见成群结队的霍山人登上南岳山,迎新祈福,事事顺遂。一年四季,很多霍山人都喜欢在南岳山脚下散步、竞走,神清气爽,乐此不疲。南岳山见证了奋进的霍山人创新、发展、融合、创造,也见证着奋进的霍山人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岳山海拔400余米,位于霍山城南一隅,似停泊于港湾的一艘方舟,陪伴着霍山人岁岁年年。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礼此山,亲祭“南岳”。南岳山集自然险峻的山、石、洞、池于一体,以“小、全、秀”的特色风光而著称,誉为“皖西第一山”。汉武帝登礼南岳的典故轶事,也由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的《霍山赋》、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登霍岳》以及清代文人吴兰的《南岳记》等名篇佳作广为流传。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如莲一样芬芳洁净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当壬寅秋天像个酣畅淋漓地欢饮已满面映彩的汉子时,有幸赴良师益友之约,再游南岳山,又一次感受旧貌新颜的南岳山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而彰显出的持久魅力。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登南岳山还是母亲带着我来的。那时登山入口只有东边土地堂一处,且山脊的小道仅容双人比肩。而今,南岳山成功创建了国家级aaaa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岳山新增南大门,而且和东边入口都铺上了两米宽的石阶。沿道架设的登山护栏,全程护佑四乡八镇、四面八方的游客登临揽胜。
东边土地堂的入口处立有高大的石牌坊。旁边一块赭色的导览牌清晰标出南岳山景点。南岳天池、南岳庙、青檀银杏古群、南岳山保卫站旧址、步云亭、旗杆石(一云天柱石),每个景点示意方向的箭头,一律朝上,仿佛赛场上的发令枪,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无旁骛,前进!前进!
沿着山脊而铺设的石阶拱桥,可供六人并立同行。随后便是可供两人相互扶掖前行的山道台阶。一行人一边稳健登山而上,一边聊着霍山文化、南岳古迹,不知不觉间到了百步阶前新建的天王殿。穿入走出天王殿,就是陡峭的百步阶。传说,若从百步阶第一级开始,一边迈步一边数数的话,直至结束唯诚信良善之人能数满百。可以来试一试喔。
南岳山令人亲近欢悦。到了南岳山山顶的平阔地带,有一座南岳庙,原为“南岳祠”,是皖西地区久负盛名的古刹之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灯黄卷、悠悠磬声始于汉代的南岳庙,现存主体建筑为砖瓦结构,分前后殿、观音殿、南岳殿共十六间。东西各建有门楼。庙内供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十八罗汉、弥勒、观音、地藏、华陀及南岳大帝等,照映了历史上南岳文化与佛教的融合。
民国元老、书法大师于佑任亲书“小南岳”匾额,至今镶嵌在庙正门门楣上。东门楼门楣上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南岳庙”匾额。西门楼门楣上嵌有“汉帝敕封”石刻。南岳庙正殿的两圆立柱分别刻着金色的二十八字长联,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先生亲笔题写的:“天柱耸秀佛子波清更有山花烂漫霜叶流丹赢得心旷神怡登临胜境;汉皇敕封于公题额咸期人杰地灵物丰财茂毋忘言传身教造福家乡。”
南岳山沉静内敛,积淀了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涵养了一代又一代霍山人。南岳山历久弥新,绽放出高贵清雅的文化气场。霍山文艺青年,每每兴起,抬腿迈脚就往南岳山去了。莫道霍山南岳小,登峰极目任多娇。在此不忘提及霍山的文化品牌——小南岳文学社。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在时任县文化馆馆长张书圣指导下,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于1984年十月金秋组建了文学组织,并以汉帝敕封的南岳山为文脉之根基,注册了“小南岳文学社”。时至今日,秉承“开拓作家视野,培养文学新人,繁荣文学创作,传承文明发展”的宗旨,社团已持续开展读书创作活动近四十春秋。
摘取梦中的彩虹。小南岳文学社涌现出了创作实力派的谢家军,国字号作家队,还有全国总工会表彰的自学成才的山音女子文学团体。以小南岳文学社历届社长为领头雁,追逐缪斯之神的“老文青”仍不离不弃,挥笔吐芳书正声。新会员也络绎不绝,雏凤清于老凤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以《小南岳》为社刊名,刊发、推送、出版的原创文字数以千万计,各种文学奖项也捷报频传。
在这最喧嚣的时代,把目光投注到最简单也最丰富,最质朴也最深刻文字的世界,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始终如一。作为新时代的文学现象,小南岳文学社彰显出文化自信,彰显出霍山文学创新发展的激情与活力,成为霍山不可或缺的文化品牌。
“名山大川,孕秀毓奇。……钟灵兹岳,为天下之英迈乎?”知否,知否?明朝先人吴兰在《南岳记》中念兹在兹的厚望与夙愿,终将代代传承,实现“毋忘言传身教造福家乡”。
凯发k8国际登录的友情链接